《起風了(Live)》是希林娜依高與伯遠在《天賜的聲音第四季》第三期合作的舞台作品,
歌詞含義
一、歌曲背景
- 舞台契機與合作淵源
此次合作源於伯遠為避免節目輪空的主動爭取。他在後台清唱《起風了》展示實力,最終與希林娜依高搭檔。儘管希林娜依高最初傾向與王赫野合作,但在得知王赫野被輪空後,兩人達成合作。這一過程既體現了節目賽制的壓力,也展現了歌手間的互相成就。伯遠將這首曾用於「自救」的歌曲帶上正式舞台,賦予其更深層的情感意義。 - 音樂改編與創作意圖
團隊在原版基礎上融入搖滾與民族元素,新增男女對唱段落,並邀請張靚穎以「海豚音」和聲助力。編曲通過弦樂鋪陳、鼓點強化和氛圍音效,將原曲的日系清新轉化為更具戲劇張力的表達。希林娜依高在採訪中提到,改編旨在「讓青春的迷茫與堅定在碰撞中迸發新的生命力」,而伯遠則希望通過合唱傳遞「在時光流轉中相互陪伴的溫暖」。
二、歌詞含義解析
- 青春成長的雙重敘事
歌詞以「從前初識這世間」的少年視角展開,既保留了原版對青春夢想的熱血追求(如「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也通過男女聲的交替演繹,加入了對成長中情感羈絆的細膩刻畫。例如,希林娜依高在「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中注入了少女的羞澀與心動,而伯遠則以沉穩聲線詮釋「逆着光行走,任風吹雨打」的堅定,形成「追夢」與「情感」的雙線交織。 - 時光流逝的複雜況味
副歌「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也沉溺於其中夢話」既延續了原版對大千世界的迷茫,也通過兩人的和聲編排(如希林娜依高的高音穿透與伯遠的低音托底),強化了「在繁華中迷失又在回憶中清醒」的矛盾心理。結尾處「以愛之名,你還願意嗎」的問句,被希林娜依高處理為氣聲唱法,伯遠則以漸弱的尾音收尾,傳遞出歷經滄桑後的釋然與對未來的期待。 - 意象重構與情感升華
改編版特別強化了「風」的意象:希林娜依高在「晚風吹起你鬢間的白髮」中加入顫音,模擬風的流動;伯遠在「暮色遮住你蹣跚的步伐」中以斷句營造畫面感。兩人在「心之所動,就隨風去了」的合唱中,通過強弱對比(希林娜依高強拍進入,伯遠弱聲附和),將「隨風而逝」的無奈轉化為「隨風而行」的豁達,完成了從傷懷到和解的情感升華。
歌詞
希林娜依高、伯遠 – 起風了 (Live)
詞:米果
曲:高橋優
編曲:徐林
原唱:買辣椒也用券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着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
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
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從前初識這世間
萬般流連
看着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
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
也沉溺於其中夢話
不得真假 不做掙扎 不懼笑話
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
也曾指尖彈出盛夏
心之所動 且就隨緣去吧
逆着光行走 任風吹雨打
短短的路走走停停
也有了幾分的距離
不知撫摸的是故事 還是段心情
也許期待的不過是 與時間為敵
再次看到你
微涼晨光里
笑得很甜蜜
從前初識這世間
萬般流連
看着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
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我仍感嘆於世界之大
也沉醉於兒時情話
不剩真假 不做掙扎 無謂笑話
我終將青春還給了她
連同指尖彈出的盛夏
心之所動 就隨風去了
以愛之名 你還願意嗎
以愛之名 你還願意嗎